近日,省环保厅、省文明办公布第五批安徽省绿色社区名单。此次命名中,合肥市4家社区入选,他们是瑶海区和平路街道绿苑社区、肥西县上派镇馆驿社区、肥西县丰乐镇河湾社区、经开区海恒社区南艳湾居委会。
什么是绿色社区?
绿色社区是指具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设施,建立并长期保持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的社区。入选社区要在文明建设过程中融入环境保护的科学理念,在硬件上表现为居民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在软件上表现为让绿色理念和低碳环保意识深入社区家庭,贯穿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不断提高居民的环境素养和参与意识。
验收标准是什么?
省级绿色社区评估验收标准共有十二项,如成立创建绿色社区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以及志愿者队伍;制定创建绿色社区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创建档案分类科学;社区相对独立,入住率不低于80%;社区规划合理,环境优美,可绿化面积充分绿化;环境文化氛围浓郁,有永久性环境保护标牌和宣传栏;社区内各项服务配套设施符合环保要求,餐饮、商场、娱乐场所以及家庭排放的污水、油烟、噪声等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无扰民现象;垃圾箱及其设置点科学合理、清洁卫生、定时清理;车辆停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家庭装修规范有序等。
绿苑社区位于和平路与合裕路之间,东起南陵路,西至繁昌路,北起和平路,南至合裕路。近年来,绿苑社区以“绿色、文化、志愿、和谐”为主题,紧紧围绕“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优化社区功能”的目标,在社区党组织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有效实施创绿工作计划
创建省级绿色社区工作中,绿苑社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以社区主任为组长,创建主任、物业负责人为副组长,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居民积极分子参加的创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创建标准,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分析重点难点问题,讨论解决整治措施,制定了创建绿色社区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使创绿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营造高绿化的居住环境
绿苑社区辖区面积0.5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分为东、西、北三个居民小区。总户数4386户,其中常驻户数3658户,空户为352户,入住率为92%。
社区依托原安拖厂的原始绿化成果,结合现代人居对绿化的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做到乔、灌、花、草相互配置。另外,不同季节,不同色彩,不同香味的花草分布合理,一年四季都有绿色,景观效果很好。绿化覆盖面积达23.9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
走进绿苑社区,犹如走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里到处是郁郁葱葱的香樟、银杏等树木,一股浓浓的绿意迎面而来。红花绿叶相互映衬,亭台假山点缀其中,花草树木生长繁茂,池中游鱼悠闲自在。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美丽如画的绿色生态环境社区。
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创绿活动
创建绿色社区工作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因此,社区配备了环保书籍报刊近千册,在社区居民活动较集中的地方,设立了15块固定宣传栏, 定期不定期地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制作了上百块宣传展板张贴在小区各个醒目的地方,并将《社区居民环保守则》、《居民绿色公约》等资料发放到居民手中强化居民的环保意识。
社区还分别成立了环保宣传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三色”志愿服务队等,这几支队伍带头宣传、带头参加创建,也带动了其他居民参与到创建中。
狠抓环境整治
在创建省级绿色社区的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居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农贸市场、车辆停放、路面状况、下水道、乱贴乱画进行经常性的查看和整治,对群众举报的赃、乱、差等问题,及时去人联系解决,环境整治中,社区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和管理,对废电池、废灯管等危险固体废物实行了定点分类收集,对辖区内餐饮业签订责任书,杜绝使用煤块、排油管道做到环保化。现在,在社区里,塑料袋等白色污染的使用量明显下降,无磷洗衣粉的使用率达到100%,环保冰箱、空调等环保电器的拥有率达到95%。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不断得到增强。真正让居民们生活在一个环境美丽、道路整洁、居住舒适的绿色小区。
努力构建平安社区环境
社区坚持以“服务社区百姓、确保一方平安”为已任,积极组织居民群众看楼护院,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以提高居民群众法律意识为主的素质教育,构筑了社区治安的第一道防线,维护了社区秩序的稳定。
社区治安组织网络和规章制度健全。成立了综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治保小组、调解小组、刑释解教人员安全帮教小组、暂住人口管理小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小组等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社居委主任、副主任、社区民警、居民楼长、巡逻防范人员、综治信息员的职责,做到各种制度职责上墙;社区设立警务室。在居民小区、驻地单位出入口建立值班制度;软件资料做到分类归档,巡逻防范工作每天有记录,对社区常住、暂住和流动人口的户籍实行微机管理。社区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有效整合派出所警员、驻地单位保安、物业公司管理人员、居民中积极分子“四支力量”,形成社居委牵头,社区民警和驻地单位参加,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新机制。